统计公报
您当前位置:首页 > 政府信息公开 > 统计公报
镇平县201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添加日期:2017-03-07 09:11:51   来源:   作者:

  2013年,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全县上下齐心协力,克难攻坚,坚持以科学发展为主题、以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为主线,全面贯彻落实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的各项政策措施,统筹做好稳增长、调结构、促转型、保民生工作,国民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的进步。
  一、综   合
  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发展。初步核算,全年完成地区生产总值18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5.3%。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26.9亿元,增长4.1%;第二产业增加值97亿元,增长5.1%;第三产业增加值58.1亿元,增长5.4%。三次产业结构变化为14.8:53.3:31.9。三次产业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分别为11.5%、57.7%和30.8%。人均生产总值为21437元,增长5.4%。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111.1亿元,占生产总值的比重为61%。
  全年居民消费价格比上年上涨3.1%。其中:食品类价格上涨6.4%、烟酒及用品类上涨1.5%、衣着类价格、家庭设备用品及服务类价格与上年持平、医疗保健及个人用品类上涨1.7%、交通和通讯类下降1.2%、娱乐教育文化用品及服务类上涨1.6%、居住类上涨4.4%。
  就业总量继续扩大,就业局势保持稳定。年末全县从业人员58.7万人。其中第一产业25.4万人,第二产业17.2万人,第三产业16.1万人。全年新增城镇就业人员0.5万人,新增农村劳动力转移就业1.1万人。年末城镇登记失业率为2.5%。全县在岗职工年平均工资达到41472元。
  经济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受全球金融危机影响企业景气状况起伏较大,就业压力增大,居民收入增长减缓和消费预期降低,社会事业发展相对滞后。经济发展的资源环境约束加剧,节能降耗难度较大,结构性、体制性矛盾依然比较突出。
  二、农   业
  全面落实“三农”政策,农业生产稳定发展。全年完成农业总产值46.3亿元,增长4.1%。其中种植业、林业、牧业、渔业、服务业分别完成产值32.12亿元、0.69亿元、11.26亿元、0.99亿元、11.87亿元,分别增长4.2%、6.8%、7.8%、6.3%、4.4%。
  主要农产品生产保持增长态势。全年粮食种植面积147.3亩,比上年增长0.3%,其中:夏粮种植面积77.4万亩,秋粮种植面积69.9万亩。全年粮食总产量500267吨,同比减产3.0%,其中:夏粮总产量262850吨,减产2%;秋粮总产量237417吨,减产0.2%。油料产量达到67497吨,增产1.5%;蔬菜产量510979吨,增产2.6%;棉花产量1834吨,减产36.9%。
  畜牧养殖业稳步发展。全年肉类总产量达3.42万吨,增长0.9%;禽蛋产量5.09万吨,增长7.2%;奶类产量1.59万吨,增长0.7%。全年猪、牛、羊、禽分别出栏30.16万头、2.52万头、14.56万只、484.59万只;年末猪存栏24.89万头,牛存栏5.54万头,羊存栏10.07万只,家禽存栏465.21万只。
  农村基础设施和生产条件进一步改善。年末全县农业机械总动力97.87万千瓦,比上年增长10.6%;农用拖拉机8.81万台,增长1.2%;农用运输车0.84万辆,增长2.9%。农村用电量15172万千瓦小时,增长8.5%。化肥施用量(折纯)4.85万吨,增长3.1%。年末,全县410个村全部通汽车和电话,自来水受益村358个。
  三、工业和建筑业
  工业生产保持平稳增长。全年实现工业增加值88.6比上年增长6.8%。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即年主营业务收入2000万元以上工业企业)达129家,共计实现工业增加值57.2亿元,增长8.2%。其中,国有及国有控股企业增加值8.4亿元,增长34.3%;集体企业增加值2.4亿元,增长11.5%;股份制企业增加值8.7亿元,增长5.9%;外商及港澳台投资企业增加值0.7亿元,增长30.8%;其它经济类型企业增加值37亿元,增长5.2%。
  工业经济增长质量显著提高。全年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产品销售收入210.8亿元,比上年增长8.2%;实现利润总额16.7亿元,比上年增长9.6%;年平均从业人员2.42万人;全员劳动生产率达到23.6万元/人年;总资产贡献率达到17.5%。工业品产销衔接良好,全年工业产品销售率97.8%。
  建筑业生产发展较快。建筑业从业平均人数1.98万人,增长3.2%。全年完成建筑业增加值8.4亿元,同比下降15.7%。房屋建筑施工面积93.6万平方米,增长14.5%;房屋建筑竣工面积56.7万平方米,增长15.8%。
  四、固定资产投资
  固定资产投资增势强劲,对经济发展的拉动力进一步增强。2013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继续以城镇基础设施、工业项目建设和招商引资工作为重点,加大投资力度,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73.1亿元,比上年增长5.7%,投资额再创新高。其中:固定资产投资(不含农户)160.46亿元,增长6.1%;农村农户投资12.65亿元,增长0.6%。
  投资结构不断优化,重点突出。在“工业强县”战略带动下,工业投资快速增长,全年完成投资89.5亿元,增长7.9%,工业投资占全社会投资的比重达到51.7%,比上年提升0.9个百分点。从三次产业看,第一产业投资6.3亿元,下降24.6%;第二产业投资90.9亿元,增长7.3%;第三产业投资75.9亿元,增长15.2%。
  全年全县固定资产投资施工项目达到207个,其中本年新开工项目103个;亿元以上在建项目58个,完成投资123.1亿元,比上年增长19.3%。英奇陶瓷、华晨汽配、南阳康卫集团节能电动机、石佛寺玉雕湾商贸城等一批新开工规模较大的重点项目建设进展顺利。
  全年产业集聚区完成固定资产投资77.17亿元,占全县固定资产投资的比重达到44.6%,产业集聚区固定资产投资增长对全县固定资产投资增长的贡献率达到38.3%。其中,产业集聚区工业投资67.14亿元,增长13%。
  五、国内贸易
  全年批发和零售业增加值13.71亿元,比上年增长7.5%;住宿和餐饮业增加值7.14亿元,增长4.2%。
  全年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9.28亿元,比上年增长12.3%。分城乡看,城镇消费品零售额87.17亿元,增长12.3%;乡村消费品零售额22.1亿元,增长12.4%。分行业看,批发零售贸易业零售额93.58亿元,增长12.5%;住宿餐饮业零售额15.7亿元,增长11.2%。
  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经济效益不断提高,实现商品销售收入净额22.32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12.1%,其中批发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0.94亿元,增长10.4%,零售业商品销售收入净额11.37亿元,增长13.6%;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实现利润总额6446万元,增长16.8%。
  六、交通、邮电和旅游
  交通运输业稳定发展。年末全县公路通车里程达到1928公里,其中,高速公路通车里程达到46公里。邮电通信业快速增长。全年完成邮电业务总量3.8亿元,增长18.2%;其中邮政业务总量0.38亿元,电信业务量3.42亿元。年末局用电话交换机总容量9.96万门,全县有固定电话用户5.9万户,移动电话用户41.7万户,计算机互联网络用户4.7万户。
  旅游业发展加快。按照“五点一环”的开发格局,整合旅游资源,加大招商力度,争创全省旅游强县。全年共接待境内外游客110万人次,比上年增长12.6%;旅游总收入8亿元,增长17%。
  七、财政金融
  财政收支较快增长,地方财力继续增强。全年累计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收入61306万元,较上年同期增加9220万元,增长17.8%。其中,税收收入完成45315万元,占财政一般预算收入的74.2%,增长14.1%。增值税完成4559万元,增长12.2%;营业税完成18209万元,增长15.4%;企业所得税完成2580万元,增长48.1%;耕地占用税完成7584万元,增长58.9%;契税完成2425万元,下降23.84%。全年累计完成公共财政一般预算支出275168万元,比上年同期增加28902万元,增长11.7%。其中,一般公共服务支出34795万元,增长20.4%;社会保障与就业支出41728万元,增长31.3%;医疗卫生支出36689万元,增长14.6%;农林水事务支出46581万元,增长15.5%;教育支出71744万元,增长4.3%;科技支出3263万元,增长15.3%。
  全年全县金融业增加值1.03亿元,比上年增长18.9%。金融存贷款规模稳步扩大,年末全县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达到1641562万元,比年初增加268882万元,比年初增长19.6%;金融机构各项贷款余额659466万元,比年初增加111861万元,比年初增长20.4%;城乡居民储蓄存款余额突破130亿元大关,达到1323587万元,比年初增加219070元,比年初增长19.8%。
  八、教育和科学技术
  教育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小学156所,招生20091人,在校学生95521人,教师4408人;普通初中39所,招生11319人,在校学生28142人,教师2186人;普通高中3所,招生4510人,在校学生10786人,教师779人。
  科技事业全面进步。2013年末,全县拥有科学研究与技术开发机构36所,全年培训从事科技活动人员3万余人次。科技推广创新步伐不断加快,全年共引进实施新技术120多项。
  九、文化、卫生
  文化事业健康发展。2013年末,全县共有艺术表演团体35个,文化馆(站)28,公共图书馆(室)161个,广播电台1座,广播人口覆盖率达到98.5%;电视台1座,电视综合人口覆盖率96.9%,有线电视用户达到5.9万户。
  卫生事业稳步发展。年末全县共有卫生机构31个,其中医院、卫生院27个,卫生机构病床床位2360张。卫生技术人员2026人,其中执业(助理)医师580人。全县共有卫生防疫、防治机构24个,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得到加强。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覆盖所有乡镇,新农合参合率99.8%,参合人数87.6万人,新农合乡镇卫生院住院费报销比例达到90%,全年为82.1万人次报销补助3亿元。
  十、环境保护
  环境保护工作力度继续加大。坚持污染防治与生态保护并重的方针,以重点流域、区域和行业环境综合整治为着力点,切实加强环境保护工作,推动经济发展方式转变。进一步加强对违法排污企业的清理整顿,加大对农村秸秆焚烧工作的监管力度,违法排污现象明显减少。2013年,全县工业固体废物综合利用率达到99.0%;工业烟尘排放达标率92.5%;城镇污水集中处理率81.5%;污染减排成效明显,全县环境质量得到了持续改善和提高。
  十一、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
  城乡居民生活继续改善。全年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9060元,比上年增长12.4%;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5876元,比上年增长14.5%。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4.6%。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352元,比上年增长10.9%;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14105元,比上年增长10.5%。城镇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为33.1%。
  年末参加城镇职工基本医疗保险人数4.6万人。参加基本养老保险人数3.39万人。参加失业保险人数4.2万人。
  注:
  1、本公报部分数据为初步统计数。
  2.地区生产总值、各产业增加值绝对数按现价计算,增长(发展)速度按可比价计算。
  3.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指居民家庭食品消费支出占生活消费支出的比重。
  4.部分数据因四舍五入的原因,存在着与分项合计不等的情况。
  5. 资料来源:本公报中有关部门经济数据来源于相关行业主管部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