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历史悠久,虞、夏为吕国境,商、西周继之。
春秋 属楚。境内设吕邑。
战国 先属韩国,后属秦国,秦朝建立后属南阳郡。
西汉 高祖七年(公元前200年),为涅阳县和涅阳侯邑,属南阳郡。武帝元朔四年(公元前125年),析宛西乡置安众县和安众侯邑(治所在今县城东南),至刘崇讨莽兵败国绝。新莽始建国元年(9年),改涅阳为前亭。东汉建武二年(26年),改前亭为涅阳,复置安众侯邑,隶南阳郡。安帝永初元年(107年),涅阳为公主邑。
三国 (220—265年)涅阳、安众属魏,隶荆州南阳郡。
西晋 (265~316年)永康元年(300年),涅阳、安众隶南阳国,后安众入宛县。
东晋 (317—420年)涅阳先后属前赵、后赵、前燕和前秦,隶荆州南阳郡。
南北朝 涅阳属宋。南朝宋武帝永初元年(420年),涅阳属雍州(湖北襄阳)南阳郡。西魏元钦元年(552年),废涅阳入临湍。北周闵帝元年(557年),复置涅阳县,属荆州南阳郡。西魏境设固郡、马圈城,北周因之。
隋 开皇元年(581年),改涅阳为课阳,隶邓州南阳郡。
唐 高祖武德三年(620年),析课阳置安固县(治所在今县城东北安固城遗址)。安固属宛州,课阳属邓州。武德八年(625年)废安固入南阳。贞观元年(627年)废课阳入穰,为穰北乡地。
五代十国 (907~960年)境隶邓州。
北宋、辽 (960~1127年)北宋太祖建隆元年(960年),县境隶邓州,统于京西南路。北宋徽宗政和五年(1115年),于安固城西南置阳馆镇。南宋初年,县境先属金,后属南宋。隆兴二年(1164年),宋、金议和,属金。金哀宗正大三年(1226年)始置镇平县,治所设阳馆镇(今县址),隶申州(南阳)。天兴二年(1233年),镇平归宋。翌年,镇平属元。
明 太祖洪武元年(1368年),镇平归明。洪武十二年(1379年)并镇平入南阳。当年十月,复置镇平县,隶南阳府。崇祯十四年(1641年),李自成起义军占领镇平,任命夏之弼为县尹。
清 世祖顺治二年(1645年),镇平属清,隶南阳府。
民国 元年(1912年),属南阳府。民国3年(1914年),南阳府被废,县隶河南省汝阳道。17年(1928年)道废,隶省。22年(1933年),县隶河南省第六行政督察区。36年(1947年)11月17日,镇平第一次解放,隶豫陕鄂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7年(1948年)5月5日,镇平第二次解放,隶豫陕鄂区行政督察专员公署。6月,隶豫西区第六行政督察专员公署。1949年3月,隶南阳行政督察专员公署。
建国后,隶南阳行政区专员公署。1968年5月后,隶南阳地区革命委员会。1979年11月1日,隶南阳地区行政公署。1994年隶南阳市人民政府至今。
附:镇平县历史沿革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