镇平县文化概况
一、文化局基本情况
镇平县文化局是县政府主管全县文化艺术、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文化市场管理、新闻出版管理工作的行政职能部门,下辖文化馆、图书馆、彭雪枫纪念馆、文化市场稽查大队、镇平传承戏剧有限责任公司(原戏剧艺术团)、剧管会共六个企事业单位。全系统有干部职工175人。其中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25人,大专以上文化程度98人,中专以上学历占75%。局机关属财政全供行政单位,行政编制11人,现有在职人员15人,文化馆、图书馆、彭雪枫纪念馆和文化市场综合执法大队属财政全供事业单位,现有在职人员共计78人,镇平传承戏剧有限责任公司属改制企业单位,现有在职人员共计46人,剧管会属自收自支事业单位,现有在职人员共计35人。
农村公共文化服务设施日益齐全,现已建成乡镇综合文化站22个,农村文化大院165个,文化信息资源共享点410余处,农家书屋410余处;群众文化活动发展较快,登记注册的民间艺术表演团体80多个,从业人员达1600人,其它门类艺术人员2000余人;“三馆”建设卓有成效,文化馆被国家命名为三级文化馆,图书馆被命名为二级图书馆,彭雪枫纪念馆被中宣部命名为“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省国防教育基地”、被国务院批准为“全国80处抗战纪念设施、遗址”;文化遗产保护加强,全县共有1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65处文物点,“镇平玉雕”成功申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化产业发展加快,我县被省文化厅命名为“河南省文化产业示范基地”,被省委、省政府命名为“河南省八个文化产业试验区之一”,被国家文化部命名为“中国民间文化艺术之乡”。
二、文化事业发展情况
(一)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逐渐完善
一是进一步完善加强农村文化基础设施建设。乡镇综合文化站、村级文化大院、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基层服务点、新农家书屋等公共文化服务设施,配齐配全服务设备,不断提升服务水平,逐步形成组织机构网络化,服务对象社会化、文化设施现代化、活动形式多样化的基层文化发展格局,为广大农民群众提供经常性、高质量的文化服务。新建农村文化活动室15个;为高丘镇、王岗乡、枣园镇等8个乡镇文化站配备电子阅览室;为郭庄乡、侯集镇、石佛寺镇、卢医镇等11个乡镇落实了相关业务设备,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农家书屋已覆盖全县所有行政村,并全部免费开放,受益农民20万人次。
二是加强县域“三馆”建设。彭雪枫纪念馆、彭雪枫故居红色旅游基础设施建设是河南省红色旅游重点工程之一,也是2014年县定八件大事实事之一,为纪念将军殉国70周年,发扬革命传统,打响红色旅游品牌,我们对彭雪枫纪念馆景区道路、消防安防、给排水、陈展场馆、雪枫故居进行改扩建,努力打造以彭雪枫纪念馆、彭雪枫故居为重点的红色革命旅游经典景区,争创国家4A风景区,彭雪枫纪念馆于2014年9月份成功开展了彭雪枫将军殉国70周年纪念大会,并被国务院命名为全国80处抗战遗址、设施。图书馆改扩建工程土地报批手续已上报省国土资源厅,下一步要主动与上级部门对接,积极运作,多方筹措资金,争取早日开工。文化馆开展院内美化、亮化工程,新建书画展室、文艺培训中心楼,积极开展各类文娱活动,力争使之成为全县娱乐活动、文艺培训中心。
截至目前,县有达到国家标准的文化馆、图书馆,乡镇有综合文化站、村有文化室的目标已经基本实现,覆盖县、乡、村三级的文化服务体系基本建成。
(二)群众文化生活日益丰富
积极组织开展群众文化活动。文化局先后组织举办“迎新春戏曲演唱会”、“民间艺术踩街”、“元宵节灯谜竞猜”、“象棋擂台赛”等春灯节文化活动、法制文艺演出、庆“五一”曲艺杂技汇演、“走进一高”慰问高考演出、河南电视台“畅享中原走进玉乡”暨梨园春慰问演出、“全民健身月”、“玉乡梦·党旗红”庆七一文艺晚会、暑期少儿文艺汇演、重阳节老年专场演出、第三届青少年书画大赛等各类文艺活动。另外,积极指导帮助乡镇(街道)、村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
积极开展文化惠民活动,剧团每年开展舞台艺术送农民活动150余场次,每年组织“文化轻骑下基层”小分队演出100场。并邀请省豫剧团、市话剧团等文艺团体来镇平演出。累计向农村发放科技等各类图书4万余册。
(三)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卓有成效
一是经不懈努力,成功申报菩提寺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镇平菩提寺被国务院正式核定公布为第七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是我县唯一一处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也是南阳市本批次唯一的古建类全国重点保护单位。二是组织文物专业人员对全县1处全国文物保护单位、9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51处县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和565处文物点的保护状况进行全面检查,连续多年实现“文物安全年”。三是完善山陕会馆、卢医庙大殿、石佛殿大殿、黉学大殿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档案资料,并邀请省文物局领导、专家到我县省级文物保护单位进行视察调研,推动文化遗产申报工作。四是快速推进全国第一次可移动文物普查,在全省率先完成了可移动文物资料登记整理工作,提前进入第二阶段。五是配合建设施工单位进行了南水北调受水区配套工程、G312国道改线工程、宁西铁路复线工程的文物巡护、勘察工作。六是完成了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和《九莲灯》申报国家级、王玉敬铁笔书法申报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文字、档案整理等前期工作。
(四)文化体制改革全部到位
根据上级文件精神,经过不懈努力戏剧艺术团在全市率先完成转企改制工作,文化体制改革取得实质性成果,得到市委宣传部和市文广新局的通报表扬。
(五)建设和谐、有序文化市场
加强网吧、歌舞娱乐场所、印刷、图书音像市场监管整治力度,尤其是作为镇平县玉文化改革发展实验区社会秩序整顿的成员单位,以石佛寺为中心,辐射周边乡镇,对娱乐市场和网吧经营场所展开拉网式检查,确保“零事故”,连续多年被市政法委评为“平安建设先进单位”。
加强制度建设,建立疏、堵结合、标本兼治的长效工作机制,使我县的文化娱乐场所成为适合不同受众群体的文化休闲场所。
(六)玉文化产业加快发展。
邀请国家文化部文化产业司、文化投资司及省厅领导来我县指导调研玉文化产业发展,为石佛寺申报国家级文化产业试验区打下良好基础。推动醒石工艺品有限公司成功入选“河南省文化产业50强”,配合县委宣传部成功申报“十强文化产业园区”,玉文化产业进入高速发展阶段。